呼和浩特日报实习记者 郝旭杰配资平台金牛
“18年,既是我的教龄,也是我的班主任工龄。同事曾问我,连续带9届男生班,不累吗?我笑着说,累啊,但这是一种痛并快乐着的体验。”呼和浩特市商贸旅游职业学校刘旭明老师的笑容里,既有岁月沉淀的从容,也有对这份事业的执着。
18年来,他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技能,为学生们构筑起通向梦想彼岸的坚实桥梁。
学生心中的引路人
“我也是原来的呼市第一职业中专的学生,那时成绩不好,很迷茫不安。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改变我一生的老师们,他们不仅在专业知识上倾囊相授,还在生活中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刘旭明说。
每次接手新班级,刘旭明都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为他们制定职业规划。他带的烹饪120班中,有一位学生性格极为内向,对一切缺乏热情,甚至产生了退学的念头。刘旭明多次主动与他谈心,了解到他父母早逝、家庭困难,就为他申请了国家助学金,帮助他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并经常在实训课上给予他特别指导……在刘旭明的耐心帮助下,这位学生逐渐找回自信,开始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和专业学习。最终,他在内蒙古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
18年来,刘旭明带过的9届班级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所带的烹饪87班荣获“自治区优秀班集体”称号,他指导的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刘旭明的教导下,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许多毕业生在餐饮行业中崭露头角,成为行业中坚力量,还有一些优秀毕业生回到母校任教,传承刘旭明的教育理念和专业技能。
“刘老师是我们的恩师,现在更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领航人。”现任呼和浩特市商贸旅游职业学校的老师胡耀庭、杨君等感慨地说,“从师生到同事,身份虽已转变,但刘老师的谆谆教诲,我们始终铭记于心,从未改变。”
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作为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专业负责人,刘旭明深知教学改革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他常常对团队成员说:“居安思危、着眼长远,我们不能总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创新。”他结合烹饪专业特点,大胆尝试以项目教学、翻转课堂、任务驱动为形式的教学改革,创造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职业学校教学方式方法。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刘旭明推动该校烹饪专业加入“全国烹饪教学校际联盟”。2024年,呼和浩特地区成立烹饪餐饮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同时该校烹饪专业加入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牵头成立的“现代化餐饮食品行业”产业融合共同体,形成了政行企校媒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市域级别的“产教融合共同体”。
在刘旭明看来,技能大赛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提升学生技能水平的重要平台。多年来,他深入研究技能大赛赛制、项目、内容,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培训方案。他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共获得全国技能大赛金奖2项、银奖4项、铜奖4项,自治区个人奖23项,团体奖8项;他所指导的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先后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4项。同时,刘旭明不断通过各种教学竞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2023年获内蒙古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2024年获内蒙古自治区中职技能大赛师生同赛项目一等奖,2024年获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专业组一等奖,2025年获呼和浩特市中职学校教学能力大赛最美班主任赛项一等奖。
刘旭明所带领的团队先后参与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示范校重点专业(烹饪)建设、国家级首批现代学徒制项目(烹饪)建设,承担了项目的申报、建设、实施等工作。由于都是首次申报,没有可以借鉴和参考的样板,刘旭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利用业余时间查阅资料,大量收集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再结合烹饪发展实际,研究理论依据,从项目申报、方案确定、过程实施、具体建设、学生培养目标到最后项目验收成功,都倾注了极大的精力和心血,放弃了正常的休息时间,也放弃了陪伴家人的时间。
18年的职教生涯配资平台金牛,刘旭明用匠心坚守初心,用爱心呵护学生,用创新推动发展。对于未来,刘旭明表示将继续在中职教育的舞台上发光发热,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宏图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