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46年个人股票配资,周武王带领大军成功攻破朝歌城的大门,标志着商朝的彻底灭亡。随着周朝的建立,华夏文明迈入了全新的一页。由于当时的生产力较为低下,周天子不可能直接管理辽阔的领土,因此采取了分封制度来确保国家的治理。
周武王的第一次分封,规模之大可谓前所未有。除了商朝的王室贵族和周王的宗室子弟外,打天下有功的将领们也被一一分封。结果,这一轮分封竟然创下了71个诸侯国的纪录。通过这次分封,可以看到许多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雏形,像燕国、晋国、齐国等,后来都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并且逐渐发展为大国。然而,在这份分封地图上,最让人诧异的是,秦国的名字竟然没有出现在其中,只在秦地标注了一个“秦”字。
展开剩余85%为什么周武王在这次大规模分封中漏掉了秦国呢?为何最终是秦国后来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原来,周武王与秦国的王室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秦国的先祖与周王室关系较为紧张。
秦国嬴氏的最早先祖名为恶来,曾是商纣王的宠臣。恶来以骁勇善战著称,他的勇猛甚至成为后世典韦的楷模,因此被称为“古之恶来”。然而,由于史料缺乏,恶来的事迹并不完整,但从现存的文献记载来看,恶来的形象一直饱受诟病。他被认为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背叛了商朝的统治,甚至在《封神演义》中,恶来被描绘成投降姜子牙并最终被斩首的小人。这些负面评价,使得恶来在周王朝成立时,成为了一个不受欢迎的人物。周武王不愿分封恶来的后裔,这样的排斥可见一斑。值得注意的是,连商纣王的儿子武庚都得到了殷国的分封,而恶来却被完全忽视。
直到周孝王时期,秦地才正式被分封给恶来的后裔非子。非子与恶来截然不同,他是一个老实可靠、勤劳肯干的人,以养马著称。非子饲养的马群数量庞大,且比其他人所养的马更加高大健康。周孝王对非子十分看重,命令他继续祭祀祖先,并给予他“秦嬴”之称,让他在秦地养马并负责边疆防卫。
秦国的起步非常低,非子获得的封地仅有五十里,完全是一个附庸国。与强大的齐国、晋国等相比,秦国显得微不足道。然而,非子和他的后代非常有魄力,尽管秦国位于西陲,远离中原,但他们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不断的努力,逐步扩展领土。到了秦襄公时期,秦国甚至占据了大半个关中平原,迅速崛起为一个重要的国家。
公元前771年,犬戎入侵周朝的都城镐京,周幽王昏庸无能,根本无力抵抗,最终被害死。秦襄公及时派兵救援,成功挽救了周王朝。周平王继位后,为了感激秦襄公的援助,他不仅将周朝的国都镐京及周围土地封给了秦国,还正式授予秦襄公“诸侯”封号。此时,秦国正式从“秦地”升格为“秦国”。
然而,即使此时秦国已逐渐强大,它依然被其他中原诸侯国所轻视。历史上,秦国常常被称作“秦夷”,被排除在诸侯国的盟会之外。秦国由于地处关外,文化较为粗犷,缺乏中原的礼乐风尚,甚至被荀子批评为“无儒”。这种对秦国的蔑视一直延续到秦始皇时期,尽管秦国的实力已经远远超越其他六国,但它的文化地位依然处于劣势。
然而,正是由于秦国对传统礼乐文化的忽视,秦国国君在用人和改革方面显得更加灵活高效。其他国家由于贵族势力庞大,改革难以推行,如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就遭遇了激烈的反对。但在秦国,商鞅等改革者却能够在国家获得重用,从而推动了秦国的迅速崛起。秦国的继承制度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嫡长子继承制,而是根据“择勇猛者而立之”的原则选拔最能打的国君,这使得秦国的领导人更加坚韧果敢。
秦国地处关中平原,拥有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水资源。古代诗经中曾有描写秦国的诗句,展现了当时秦国水草丰美的景象。这样的优越条件,结合国君的智慧和勇猛,使得秦国能够在短短几百年内,迅速发展成一个强大的国家。
随着秦国不断强盛,周边六国逐渐感到威胁。各国之间的贵族问题日益严重,许多国家的贵族自西周以来已经根深蒂固,形成了庞大的权力集团。为了制衡秦国,公元前270年,苏秦提出了“合纵”策略,试图联合六国抗秦。起初,六国联合抗秦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很快由于各国之间的矛盾爆发,合纵联盟破裂。秦国则通过“连横”策略,离间六国,成功瓦解了这一联盟。
公元前356年,商鞅的变法在秦国进行,虽然遭遇了贵族的反对,商鞅本人还差点被灭门,但秦国保留了商鞅变法的所有成果。这些改革促进了农业、军事和法律制度的完善,为秦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公元前316年,秦国消灭巴、蜀,进一步扩展了自己的势力。
公元前247年,嬴政继位,虽然年仅十三岁,但他继承了秦国的野心与实力。公元前221年,秦国在嬴政的领导下,成功征服了齐国,宣告了秦朝的建立,完成了中华大地的统一。
从一个被中原各国视为“蛮夷”的小国,到成为统一天下的秦朝,秦国的崛起不仅是政治智慧的胜利,也是历史变革的产物。
发布于:天津市宏图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